电 话:13807673444
传 真:0898-68915806
网 址:www.xhdgg.cn
邮 箱:HNXHD@998.126.com
地 址:海口市海秀中路105号(洪丽商行二楼)
正值春耕时节,在文昌市东路镇,海南农垦东路农场公司(以下简称海垦东路)的水田里,满载秧苗的插秧机来回穿梭于田间,一株株翠绿的秧苗伴随着轰隆隆的作业声,被均匀地插入田中,放眼望去,整片稻田规整平坦,宛若披上了一层绿色的新衣。
满载秧苗的插秧机来回穿梭于田间。海南农垦东路农场公司供图
海南农垦东路农场公司位于文昌市东路镇的水田。记者 李昊 摄
今年以来,海垦东路一路追“新”,充分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完善的标准化田间基础设施,以“自主经营+智慧化”管理模式,推行特优“458”水稻品种种植588.6亩,耕作全程实现了机械化。
海南农垦东路农场公司位于文昌市东路镇的水田。记者 李昊 摄
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栽40余亩 总成本降低20%以上
“插秧用插秧机,施肥用无人机,不仅方便还实现了降本增效。”站在田头,看着平坦辽阔的稻田,海垦东路农场公司果蔬分公司经理林勇感慨道,相较于职工从早到晚埋头一根根插秧,机器插秧省时又省力。
满载秧苗的插秧机来回穿梭于田间。海南农垦东路农场公司供图
近两年,海垦东路广泛试种适合当地实际的特色水稻品种,推进优质稻品种更新、示范推广。“去年,我们自主经营试种了本地特优‘128’水稻品种,首造总产量约19万斤。”林勇回忆道,经过一年的试验与市场调研,今年农场公司选择种植了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的特优“458”水稻品种。
“水稻种植是有讲究的,时间不能超过15天,否则会影响到今年的产量。”林勇算了一笔账:588.6亩的稻田,至少需要70-80人,即使是插秧能手一天最多也仅能栽种一亩。而使用高速插秧机,按每天8个小时作业时间计算,一台插秧机则一天能栽40余亩,相当于一名人工插秧效率的30倍,总成本降低20%以上。
不仅如此,以往一人要背着几十斤打药桶来回穿梭,一天才施不到20亩的肥,且打不均匀,工价又高。如今,有了无人机,只要设置好相关数据,便可轻松给秧苗施肥、喷洒农药,一天120亩不在话下。“今年我们水稻播种全程推行机械化服务,还采用了输水泵自动浇灌,机械换人,省时节本又省心,效率真的高!”林勇笑着说道。
有了“黑科技”的加持,一幅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无人机飞进荔枝园 可节约3成人工成本
“黑科技”除了能“飞”进田间,还能“飞”进果园里。
在海垦东路十八队标准化荔枝基地,工人正忙着操控植保无人机为荔枝树喷洒药水。只见极飞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师李乙贤将调配好的药水倒入无人机药箱。伴随着一阵急速的“嗡嗡”声,巨型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在空中匀速飞行,喷出乳白色的水雾。
巨型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在空中匀速飞行。记者 李昊 摄
“使用无人机作业,能够对荔枝树全方位无死角均匀地喷洒,实现省时省力、降本增效。”李乙贤边操作无人机边说道,只需要一部手机,轻轻一点,无人机就可以自动起飞喷肥喷药。无人机飞行区域、飞行路径和撒药完成量等信息皆在手机上一目了然。除了需要给无人机充电和装上药水,其他工作都只要点点手机即可。
无人机飞行区域、飞行路径和撒药完成量等信息皆在手机上一目了然。记者 李昊 摄
“现在无人机都帮我们完成了施肥喷药的工作,不仅可以精准记录剂量,也方便溯源。”林勇介绍,以这片335.7亩的荔枝园为例,6345株荔枝树经传统的人工喷洒需要6人共同作业3天才能完成,但有了无人机后,时间便较人工打药从4天缩短至一天,能节约3成人工成本。且如遇上阴雨连绵的日子,人员只能断断续续完成喷洒,效率比较低,而无人机只要停雨就可以随时启动。不仅如此,无人机机翼旋转过程中,风力吹起树叶,药水就可以更加“打透”,使用机器的喷洒成本也要比雇人喷洒成本低两倍,荔枝挂果质量也更统一。
海垦东路十八队标准化荔枝基地。记者 李昊 摄
工人正忙着操控植保无人机为荔枝树喷洒药水。记者 李昊 摄
据了解,海垦东路还在各基地搭建了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应用“云监控”系统实现监管全覆盖。将雨水、温湿度、虫害情况以及荔枝生长的实时监控画面传回到大数据平台后,管理人员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掌握荔枝生长情况。
海垦东路农场公司果蔬分公司经理林勇(左)和极飞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师查看荔枝开花情况。记者 李昊 摄
2023年以来,海垦集团启动“一场一品”工作,依托遍布全省18个市县的资源要素和特色禀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全链条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发展格局。
海垦东路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付谨盛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大力发展“设施+机械+数字”智慧农业新模式,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有效提升水稻生产管理效率;加强科企合作,积极探索水稻新品种培育,增强企业竞争力;聚焦“东妃”品牌建设,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上重点发力,打响“东妃”大米的品牌,继续进一步探索信息化农业,推动产业向多元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助力乡村振兴,让产业“含金量”连连攀升。